新能源汽車換電路徑模式觀察
發布時間:
2022-08-01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8月初發布的信息顯示,《電動中重型卡車共享換電站建設及換電車輛技術規范》團體標準的13個部分已完成,現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。
截至今年上半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000萬輛。換電已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能方式新賽道?!缎履茉雌嚠a業發展規劃(2021-2035年)》指出,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,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。經過近幾年的發展,換電模式實施情況怎么樣?“新華視點”記者對此展開調查。
記者采訪發現,當前布局換電模式的企業主要分為三類,第一類是北汽、蔚來、吉利、廣汽等整車企業,第二類是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廠商,第三類是中國石化、協鑫能科、奧動新能源等第三方換電運營商。
對于入局換電模式的新玩家來說,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:面向商業用戶(to B)還是個人用戶(to C)?從換電的使用頻次和應用場景來看,不同的企業給出了不同的選擇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換電最明顯的優勢是可以節省補能的時間。如果采用充電模式,即使是快充,一般也需要半小時左右,而換電往往只需要幾分鐘。
在蔚來汽車上海大寧小城的換電站點,記者看到,下午3點多,前來換電的用戶絡繹不絕,每輛車換電只需不到5分鐘。車主梅先生說:“現在換電都是無人自動操作,我主要是在市內行駛,用了一年多感覺比較方便。”
7月下旬,車輛在蔚來汽車上海大寧小城的換電站點換電。新華社記者 王默玲 攝
此外,采用車電分離的銷售模式,也能為個人用戶節約一定的購車成本。以蔚來為例,用戶如果選擇電池租用服務,不購買標準續航電池包,可以少付7萬元購車費用,而電池租用服務費是每個月980元。
也有業內人士認為,換電模式更適合商用場景,包括出租車、物流重卡等。北汽旗下藍谷智慧(北京)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監鄧忠遠說:“北汽已經在全國投放了近4萬輛換電式電動車,主要針對出租車市場,在北京就超過2萬輛。出租車相對私家車而言,補能需求頻次更高,如果一天充兩次電,就需要犧牲兩三個小時運營時間。同時,換電車輛補能成本大約只有燃油車的一半,一般每公里僅需要3毛左右的費用。商業用戶的高頻次使用需求,也更有利于換電站收回投資成本甚至實現盈利。”
吉利汽車聯合力帆科技共同出資成立的換電出行品牌睿藍汽車,則兼顧商業用戶和個人用戶。睿藍汽車副總裁蔡建軍表示,睿藍汽車選擇“兩條腿”走路,因為兩種場景也存在轉化,比如個人用戶參與網約車運營,車輛即具有商用屬性。
“我預計,到2025年新銷售的電動汽車中,六成為充電,四成可充可換。我們會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每年最少導入兩款可充可換車型,形成多元產品矩陣,滿足用戶不同需求。”蔡建軍說。
討論題:換電模式好不好?
天眼查的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7月中旬,我國擁有換電站上下游相關企業1780余家,超六成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之內。
蔚來能源高級副總裁沈斐說:“換電最接近燃油車的快速補能體驗,我們已經為用戶提供超1000萬次換電服務。”
上一頁
相關新聞